11天前 16:22
摘要:
我花了接近三个月时间把20多T的数据集备份到蓝光上。近日才完成。初步结论就是蓝光还有实际意义。方案可行性在于成本,包括用户的精力和盘片成本。分享一下体会。
背景介绍:
本人过去经常刻碟,从CD-R到DVD-R,来达成存储梯次化,节省硬盘空间占用目的。仅限于数据光盘,对刻录音乐CD或者视频DVD达成影音享受无兴趣。就我个人经历,光存储在普通家庭环境存储是比较稳定的。一路留下来的光盘集,自己刻的、来自正版软件或者娱乐内容供应商的,只要不是盗版商烂碟,或者自己刻出来时校验已经不是全绿的盘,只需收纳好,比如放碟本,十几年后拖出来还能流畅读取。
“光存储介质稳定,刻完就不用特别精细存放”,是蓝光备份方案的核心价值。除了这个表述或者说唯一优点,剩下的全是缺点。因此,如果对这个表述有怀疑,甚至个人经历和这个表述冲突,那么折腾光存储纯粹是浪费时间。
当年我放弃光存储,是因为DVD的容量完全跟不上我的硬盘上的数据规模增长。而那时刚出现的蓝光,单碟25GB,介质和驱动器太贵,经济性极差。5倍DVD单面的容量,依然是跟不上发展。光存储的最大问题,就是用户必须把数据集划分成能不大于光盘容量的一个个文件集合,不能多(超刻是末路),也不能少太多(浪费)。当然,可以借助类似tar(这个当初就是为磁带备份,类似零散介质场景而生的)之类的分卷打包软件。分卷这个事情耗费个人精力会少一点,但是需要临时硬盘空间放tar分卷,不能直接把文件刻进光盘,且多了一个容器层,也不方便直接查看包内的单个文件。总之就是容量太小,额外的事务性工作,包括建立光盘目录索引文件,太多太费劲。企业可以用光盘柜之类的,服务器缓存数据,多刻录机,自动划分,机械臂之类的降低用户工作量,但家庭用户,只有1-2个光驱,一切靠自己。
发生的变化:
让我重拾起光存储,使用蓝光备份的变化就是,几个月前我发现,国内某光盘厂暴雷,大量的BD 100GB,8块钱一张在卖。还有一堆配套的拆机刻录机供应。经济效能提上来了。如果按目前市价30-40元一张BD 100GB,对我毫无吸引力。至于即便没暴雷货,已经白菜价的25GB,就如前面说的,容量太小,浪费用户精力。具体的软硬实施细节就不展开说了。如果有人有兴趣,后续再详细讨论。
正如我一向说的,本地存储方案都是辛苦体力活,繁琐而技术丑陋。具体到刻光盘,大概步骤就是,文件分组,编制目录,刻录,校验刻录内容(质检),收纳。
分享一些时间数字,不计所有需用户介入的事务性工作,刻录一张BD100光盘,平均4速(约18000KB/S),耗时100分钟。如果启动defect management(请自行了解),写速减半,要200分钟;后面加上刻录文件和源文件md5对比,加上60分钟。也就是说,包含质检(个人认为备份刻录必须做),不开defect management,要2.5小时一张;开DM,4个多小时一张。
我前期不清楚刻录质量,开DM,到了后面对质量有个大概的认识,把DM关了。工作日一天刻三张,早上出门前开始刻一张的任务,晚上到家刻一张,临睡前开始刻一张的任务。周末在家可能多一点,不在家就少。没有机械臂,只能人工介入。因此,最后完成大部分数据的刻录备份,和计划差不多,三个月,平均每天3张。
体会:
刻光盘是很麻烦的事情,但能有效补上我除了磁盘阵列以外,数据冷备份解决方案的缺位。某些删掉可惜,但我暂时没想起能怎样利用的次级媒体数据,比如各种下载的视频,比如新闻视频摘录,各种监控视频,和记录路过的城市风貌的行车记录仪视频,一直待在硬盘上,不断为它们扩容,不现实。放光盘正好,即便它们有可能在刻录以后,除了日常抽检,再也不会再读了,直到可能成为未来的考古发现。光盘备份的问题,除了刻录麻烦以外,就是速度慢——刻录慢,读出也没多快。幸运的是,刻录是重IO活动,一个机器挂几个刻录机同时开刻,对刻录出高质量的盘片毫无帮助,但多光驱读取没问题。我已经在一个第三方购买的标准光驱上测试验证,刻录的光盘Linux/Windows可读,不存在什么独家非标,需要特定品牌特定型号读取的情况。按现在光驱的新货供应,以及电子垃圾贩子的给力程度,读取设备起码还有10年的供应期。后面,就看什么时候,多媒体内容供应商抛弃光存储介质,不再作为消费品流通手段,全面拥抱流媒体了。
目前方案盘片的经济性,由一家暴雷企业的产品支撑。它的这些贱卖存货的质量稳定性,是重大不确定因素。因此这个方案的可持续性,也只是我的一种乐观预期,不代表任何背书保证。到我的数据产生速度发生突变,比如我开始拍4K视频,蓝光备份会再次脱节,那时候再想有什么更好办法。我还是对机械或者固态硬盘放冷备数据,定期通电检验的做法,觉得不是很舒服。至于磁带,完全就是需要精细存储,企业专用产品。只要略看一下黄鱼上的物品介绍,磁带的粘连,断带之类不好的回忆,又会从记忆深处浮起来。
总的来说,蓝光备份还能用,特别适合不太会再次编辑的照片和视频内容,至于是否适合家用,或者适合无经验初哥,不好说。
谨以此帖贡献给DvdZone板。
我花了接近三个月时间把20多T的数据集备份到蓝光上。近日才完成。初步结论就是蓝光还有实际意义。方案可行性在于成本,包括用户的精力和盘片成本。分享一下体会。
背景介绍:
本人过去经常刻碟,从CD-R到DVD-R,来达成存储梯次化,节省硬盘空间占用目的。仅限于数据光盘,对刻录音乐CD或者视频DVD达成影音享受无兴趣。就我个人经历,光存储在普通家庭环境存储是比较稳定的。一路留下来的光盘集,自己刻的、来自正版软件或者娱乐内容供应商的,只要不是盗版商烂碟,或者自己刻出来时校验已经不是全绿的盘,只需收纳好,比如放碟本,十几年后拖出来还能流畅读取。
“光存储介质稳定,刻完就不用特别精细存放”,是蓝光备份方案的核心价值。除了这个表述或者说唯一优点,剩下的全是缺点。因此,如果对这个表述有怀疑,甚至个人经历和这个表述冲突,那么折腾光存储纯粹是浪费时间。
当年我放弃光存储,是因为DVD的容量完全跟不上我的硬盘上的数据规模增长。而那时刚出现的蓝光,单碟25GB,介质和驱动器太贵,经济性极差。5倍DVD单面的容量,依然是跟不上发展。光存储的最大问题,就是用户必须把数据集划分成能不大于光盘容量的一个个文件集合,不能多(超刻是末路),也不能少太多(浪费)。当然,可以借助类似tar(这个当初就是为磁带备份,类似零散介质场景而生的)之类的分卷打包软件。分卷这个事情耗费个人精力会少一点,但是需要临时硬盘空间放tar分卷,不能直接把文件刻进光盘,且多了一个容器层,也不方便直接查看包内的单个文件。总之就是容量太小,额外的事务性工作,包括建立光盘目录索引文件,太多太费劲。企业可以用光盘柜之类的,服务器缓存数据,多刻录机,自动划分,机械臂之类的降低用户工作量,但家庭用户,只有1-2个光驱,一切靠自己。
发生的变化:
让我重拾起光存储,使用蓝光备份的变化就是,几个月前我发现,国内某光盘厂暴雷,大量的BD 100GB,8块钱一张在卖。还有一堆配套的拆机刻录机供应。经济效能提上来了。如果按目前市价30-40元一张BD 100GB,对我毫无吸引力。至于即便没暴雷货,已经白菜价的25GB,就如前面说的,容量太小,浪费用户精力。具体的软硬实施细节就不展开说了。如果有人有兴趣,后续再详细讨论。
正如我一向说的,本地存储方案都是辛苦体力活,繁琐而技术丑陋。具体到刻光盘,大概步骤就是,文件分组,编制目录,刻录,校验刻录内容(质检),收纳。
分享一些时间数字,不计所有需用户介入的事务性工作,刻录一张BD100光盘,平均4速(约18000KB/S),耗时100分钟。如果启动defect management(请自行了解),写速减半,要200分钟;后面加上刻录文件和源文件md5对比,加上60分钟。也就是说,包含质检(个人认为备份刻录必须做),不开defect management,要2.5小时一张;开DM,4个多小时一张。
我前期不清楚刻录质量,开DM,到了后面对质量有个大概的认识,把DM关了。工作日一天刻三张,早上出门前开始刻一张的任务,晚上到家刻一张,临睡前开始刻一张的任务。周末在家可能多一点,不在家就少。没有机械臂,只能人工介入。因此,最后完成大部分数据的刻录备份,和计划差不多,三个月,平均每天3张。
体会:
刻光盘是很麻烦的事情,但能有效补上我除了磁盘阵列以外,数据冷备份解决方案的缺位。某些删掉可惜,但我暂时没想起能怎样利用的次级媒体数据,比如各种下载的视频,比如新闻视频摘录,各种监控视频,和记录路过的城市风貌的行车记录仪视频,一直待在硬盘上,不断为它们扩容,不现实。放光盘正好,即便它们有可能在刻录以后,除了日常抽检,再也不会再读了,直到可能成为未来的考古发现。光盘备份的问题,除了刻录麻烦以外,就是速度慢——刻录慢,读出也没多快。幸运的是,刻录是重IO活动,一个机器挂几个刻录机同时开刻,对刻录出高质量的盘片毫无帮助,但多光驱读取没问题。我已经在一个第三方购买的标准光驱上测试验证,刻录的光盘Linux/Windows可读,不存在什么独家非标,需要特定品牌特定型号读取的情况。按现在光驱的新货供应,以及电子垃圾贩子的给力程度,读取设备起码还有10年的供应期。后面,就看什么时候,多媒体内容供应商抛弃光存储介质,不再作为消费品流通手段,全面拥抱流媒体了。
目前方案盘片的经济性,由一家暴雷企业的产品支撑。它的这些贱卖存货的质量稳定性,是重大不确定因素。因此这个方案的可持续性,也只是我的一种乐观预期,不代表任何背书保证。到我的数据产生速度发生突变,比如我开始拍4K视频,蓝光备份会再次脱节,那时候再想有什么更好办法。我还是对机械或者固态硬盘放冷备数据,定期通电检验的做法,觉得不是很舒服。至于磁带,完全就是需要精细存储,企业专用产品。只要略看一下黄鱼上的物品介绍,磁带的粘连,断带之类不好的回忆,又会从记忆深处浮起来。
总的来说,蓝光备份还能用,特别适合不太会再次编辑的照片和视频内容,至于是否适合家用,或者适合无经验初哥,不好说。
谨以此帖贡献给DvdZone板。
说两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