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indforest 7-30 11:02
gaozhuang1 7-30 10:37
snwofox303 7-30 10:47
gaozhuang1 7-30 10:47
windforest 7-30 11:02
gaozhuang1 7-30 12:55
gaozhuang1 7-30 12:58
Icanread 7-30 15:51
Icanread 7-30 16:05
gaozhuang1 7-30 17:22
想多了,没有什么黑科技,所有的黑科技都是渲染给你看的。
成本只跟规模有关系,成本的差异可以靠品牌去抹去,所以规模跟品牌是一定要拿到一个的,这个是基于自身情况做的战略选择,在汽车没有产生代际跃进的时候,中国的新品牌既没规模也没品牌,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从低端先做起,一点点做起来规模。
电动化的世纪机遇给了中国新品牌难得的先做品牌的机遇,所以你看到几乎所有的新品牌都想先做品牌,不管是国有的智己还是岚图,或者新势力还有华为小米,因为品牌做上去了,还有机会下探做规模,规模做上去了,再想做品牌太难,几乎不可能,而且卖的规模越大品牌向上越难。
比亚迪早就意识到了,仰望腾势方程豹都是这个产物,做低价产品也需要理由,直接说减配降本不行,一定要树立自己是技术牛所以才降本的形象,这样才能安抚买家,你不是因为钱不够才买我的,而是因为你识货! @Icanread
成本只跟规模有关系,成本的差异可以靠品牌去抹去,所以规模跟品牌是一定要拿到一个的,这个是基于自身情况做的战略选择,在汽车没有产生代际跃进的时候,中国的新品牌既没规模也没品牌,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从低端先做起,一点点做起来规模。
电动化的世纪机遇给了中国新品牌难得的先做品牌的机遇,所以你看到几乎所有的新品牌都想先做品牌,不管是国有的智己还是岚图,或者新势力还有华为小米,因为品牌做上去了,还有机会下探做规模,规模做上去了,再想做品牌太难,几乎不可能,而且卖的规模越大品牌向上越难。
比亚迪早就意识到了,仰望腾势方程豹都是这个产物,做低价产品也需要理由,直接说减配降本不行,一定要树立自己是技术牛所以才降本的形象,这样才能安抚买家,你不是因为钱不够才买我的,而是因为你识货! @Icanread
kaka2w 7-30 17:28
3年过去了 4680电池在哪儿呢?
还吹呢? @gaozhuang1
还吹呢? @gaozhuang1
Icanread 7-30 17:46
呵呵,你是车贩子还是销售啊?
工业生产特点就是这样,因为走量的车质量控制不行,企业售后根本亏不起,但是越是豪车,质量越是无所谓,最极端的,布加迪威龙很多是手工做的,这质量控制怎么跟走量的用机械臂焊接,用数控机床全自动生产的零件比? @talentcat
工业生产特点就是这样,因为走量的车质量控制不行,企业售后根本亏不起,但是越是豪车,质量越是无所谓,最极端的,布加迪威龙很多是手工做的,这质量控制怎么跟走量的用机械臂焊接,用数控机床全自动生产的零件比? @talentcat
gaozhuang1 7-30 17:47
基本只和规模正相关,但是规模对成本下降也是有瓶颈的,生产效率不会无止境大幅度降低,成本控制产业链布局运营效率这些东西,在中国同样的环境都会趋同,最后都会找到同价位的人做,对于最终局的比拼其实就是规模跟品牌,品牌力能不能抹去规模下的差异。
如果20万都不赚钱,那么多品牌做十几万甚至几万块的,怎么都还活了那么多年?当年F0可是都能赚钱的,最大头的利润来源于品牌溢价/技术创新溢价以及很多人忽略的产品定义能力。
比亚迪对腾势方程豹倾注的资源不够,方向也有待商榷,每个人都有成功路径依赖,船夫也不例外,不改比亚迪后面在20~50这个最重要的市场会输的很难看。 @Icanread
如果20万都不赚钱,那么多品牌做十几万甚至几万块的,怎么都还活了那么多年?当年F0可是都能赚钱的,最大头的利润来源于品牌溢价/技术创新溢价以及很多人忽略的产品定义能力。
比亚迪对腾势方程豹倾注的资源不够,方向也有待商榷,每个人都有成功路径依赖,船夫也不例外,不改比亚迪后面在20~50这个最重要的市场会输的很难看。 @Icanread
gaozhuang1 7-30 18:00
说两句